簡要描述:
手動蝶閥采用高性能環保型,使用故障率低,價格實惠,體積小重量輕口徑越大相對其他閥更經濟實惠,手柄采用鋁合金,閥體噴漆處理??蛇^氣體、水、油介質,有多種壓力等級和材質。
更新時間:2020-07-06
手動蝶閥不同系列的性能特點
1、LPB11系列
密封閥座水線條設計,閥板密封面平面設計,徹底避免氣動閥因長時間不開而造成的卡位現象
閥板上下中孔處,采用球型摩擦面設計,扭矩更小,密封性更好
閥座無靠背設計,扭矩更輕,也方便用戶自行更換閥座
法蘭對夾孔連接適用多種標準
閥體、閥板、閥軸同心結構設計,雙向氣泡級密封
外型結構緊湊,重量輕,體積小
多種標準體系設計制造,使用多種連接法蘭,互換性高,
采用無銷連接,使介質與金屬完全隔離,維護簡便易行
無靠背設計保證了閥門安裝完畢后不增加扭距
公稱通徑40~1200mm
公稱壓力1.0~1.6MPA
適用溫度-20~+130℃
連接方式:對夾、法蘭
閥結構:中線無銷
閥體材質:碳鋼、鑄鐵
閥板材質:304、316、尼龍、鑄鐵鍍鎳
密封材質:EPDM、NBR
適用介質:氣體、水及油類等
2、LPB14系列
本蝶閥采用的是雙段軸,上下分段的技術。閥板的中間部位沒有高高凸起的軸梁,因而減少了閥板開啟后在通道中間的阻擋面積。此軸比一般的閥軸稍粗,耐壓力更強,閥板與軸的連接更穩固。閥座采用的靠背硫化橡膠的技術,當過干燥的氣體和粉體時不易損壞閥座。不適用于有顆粒和溫度偏高的工藝介質中。
有不銹鋼閥體與FTFE閥座可選
閥板上下中孔處,采用球型摩擦面設計,扭矩更小,密封性更好
過干燥氣體和粉體時本閥座比一般閥座要強
法蘭對夾孔連接適用多種標準
閥體、閥板、閥軸同心結構設計,雙向氣泡級密封
外型結構緊湊,重量輕,體積小
多種標準體系設計制造,使用多種連接法蘭,互換性高,
采用無銷連接,使介質與金屬完全隔離,維護簡便易行
無靠背設計保證了閥門安裝完畢后不增加扭距
公稱通徑40~1200mm
公稱壓力1.0~1.6MPA
適用溫度-20~+130℃
連接方式:對夾、法蘭
閥結構:中線無銷
閥體材質:304、316、碳鋼、鑄鐵
閥板材質:304、316、尼龍、鑄鐵鍍鎳
密封材質:PTFE
適用介質:氣體、水及油類等
手動蝶閥主要由閥體、蝶板、閥軸、雙蝶閥密封圈、傳動裝置、驅動裝置等組成;主密封形式為雙密封結構,即蝶板采用雙密封蝶板,其上裝的雙密封圈與閥體雙密封座(不銹鋼材質)形成密封,此結構使其無論在哪一側受壓的情況下泄漏量均為零;閥軸密封采用具有自補償功能的特殊軸封結構,以隔斷外界大氣與管道連通,從而保證管道內的真空度。
關閥時驅動裝置帶動閥軸作90°轉動,通過連接銷,使蝶板同步轉動,裝在蝶板外緣槽內的彈性蝶閥主密封圈與閥體密封座逐漸接觸,因其外徑大于閥體密封座的直徑,主密封圈受擠壓均勻變形,利用其彈性與閥體密封座嚴密吻合。
其獨特的密封結構,能使主密封圈隨著工作介質的壓力增高,與壓力成特定比例向外漲大,既自動補償密封所需的密封比壓,又不會因壓得過緊使蝶閥開啟時密封面擦傷,實現很好的密封效果。
在蝶閥內,物流自進口運動到出口,而妨礙流動的僅是閥盤本身。不像閘閥和截止閥結構,其閉合元件可運動到離開物流,但是蝶閥閥盤位于流動曾中間甚至在打開的位置時,也會使物流產生某些湍流。當物流達到閥盤時湍流發生并臨時分為兩個物流。在閥盤后面物流重新會合時則發生湍流漩渦。為抵消一個可能的問題,閥盤設計成帶有平緩角度及光華和完整的表面。設計的變更使物流通過閥盤時不產生顯著的渦流。
在關閉閥門時,手動操縱器是在旋轉運動狀態下旋轉,周克在0°(全關)和90°(全開)之間的任何點上旋轉。在節流狀態下,當閥盤關閉接近閥座時,全部物流壓力和速度根據流動方向作用在閥盤的前側和后側。一般來說,蝶閥的主要缺點是當閥盤接近閥座時,其控制穩定性差。因為蝶閥調量的幅度變化范圍很低(20:1),行程的z后5%(關閉)由于其不穩定性而不好采用。
當閥盤與閥座接觸時,會產生某些變形,這種變形使彈性體或帶金屬閥座的金屬帶的回彈力對著閥盤支座表面并產生密封。
當閥門打開時,軸的旋轉運動導致閥盤運動并遠離支座表面。由于在關閉位置處,機械力及壓力作用于閥盤上,在手動操縱器推動閥盤打開時,必須產生某些數量的打開扭矩。需要z大打開扭矩的蝶形閥,其設計師需要很大的操縱器推力去關閉和密封閥門。這就是為何某些制造商采用流動壓力去促使其密封的原因——實際上所需的打開扭矩較少。
當閥門連續打開,閥盤是出于幾乎平衡的狀態。當一側流動被限制時,另一側則被流動力增加推力。如果閥盤兩側是相等的,閥盤可達到平衡狀態,但是,閥的兩側是不相等的,通常軸是位于一側,而另一側則較為平坦,浙江產生失去平衡的狀態。這樣,流動方向具有既推閥盤打開,又有拉它關閉的傾向。當閥盤的軸部分是面向出口側時,工藝流動傾向于打開閥門;當閥盤的軸部分是面向入口側時,流動傾向于關閉閥門。
手動蝶閥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1、填料擠進軸(或閥桿)和擋圈或軸(或閥桿)和壓蓋之間的間隙時,多因為設計的間隙過大或偏心。
解決辦法:減小間隙,檢查同軸度。
2、填料外表面被研傷,可能填料壓蓋外側泄漏時,是由于填料外徑太小。
解決辦法:檢查填料函和填料尺寸。
3、填料圈擠入鄰近的圈內,是因為填料圈切得太短。
解決辦法:更換正確尺寸的填料。
4、介質沿填料壓蓋泄漏,是因為填料裝配不當或擋圈又破損。
解決辦法:重新安裝擋圈。
5、靠近壓蓋一段的填料壓得太緊,是由于填料裝配不當造成的。
解決辦法:重新安裝。
6、填料焦化或變黑,是因為潤滑失效。
解決辦法:更換帶有適當潤滑劑的填料或裝入能補給潤滑劑的填料環。
7、沿軸(或閥桿)的軸向上有嚴重磨損或劃痕,是因為潤滑失效或內部存在雜質。
解決辦法:清洗填料函、更換帶有潤滑劑的填料或裝入能補給潤滑劑的填料環。
8、填料密封泄露過大,已無法調節。是因為填料膨脹或破壞或填料切得太短或裝配錯誤或潤滑劑被沖掉或偏心。
解決辦法:更換能抵抗密封液體作用的填料